旅游新闻资讯传播平台

夷陵全域旅游释放新动能,秀美的山水风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中国网10月11日讯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海内外游客争相来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品尝蜜橘美味,游览峡江美景。1-7日,该区接待中外游客1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综合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景区接待91.1万人次,同比增长6%。假日旅游工作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五统一”目标。

十一黄金周畅游夷陵,自驾游依然是主角,其中四川、重庆、河南、湖南等周边客源增长迅猛。除了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百里荒等A级景区继续受游客追捧以外,特色景区也纷纷推出旅游特色产品吸引游客。蓝之美童梦小镇和三峡龙泉湖作为今年新增景点,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亲子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富裕山、锦时等特色民宿一房难求,房车营地受到众多年轻游客的青睐,三峡·艾手工绣商品深受游客喜爱,三峡坝区沿线特色餐饮天天爆满……假日期间,夷陵全域旅游释放新动能,秀美的山水风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大美宜昌,核心风光在夷陵。素有“三峡门户”之称的夷陵,是“两坝一峡”(三峡大坝、葛洲坝、西陵峡)的所在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唯一性的“四个一”:即一座坝,三峡大坝;一棵树,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山楂树之恋》发生地,著名的山楂树就在夷陵区;一条鱼,中华鲟是“长江活化石”;一个家,三峡人家,是夷陵区2个5A级景区之一。

全域旅游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生动实践,是促进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夷陵区成立全域旅游创建办,从单一管理转向齐抓共管,从政府发力转向全民参与,让农田变观光园、菜园变采摘园、鱼塘变垂钓园,庭院变花园、民房变民宿,形成城乡互融的大景区。同时将过去的门票经济转向综合经济,形成“多业融合、区景一体”格局,区域内交通和智慧旅游平台等配套设施渐趋完善。

 

 

 

夷陵区坚持以景带村推动“三农”发展,用政策激励撬动“三资”投入,通过节会联办调动“三方”资源,以全域创建促动“三产”融合,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瞄准“全市样板、全省典范、全国首批”目标,举全区之力,统筹推进创建工作。数据显示,2018年,夷陵区旅游接待人次1783万,旅游收入195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高位增长,实现了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今年国庆节前夕,夷陵区上榜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目前,夷陵区开放的A级景区达11个,还有两个正在创建的5A景区。“我们以高等级景区为核心,带动并辐射开发多类业态产品,实现了以景带村,产业融合,全域发展。”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爱民介绍,全区9个乡镇、35个村直接为重点景区做旅游配套,60%的村都有旅游供给体系,已创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发展休闲农业示范点1650多家,星级农家乐585家,民宿专业村4个,连续多年游客满意度测评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该区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推广柑橘采摘户外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发展知音畔岛、南垭花田等乡村旅游点30多处,开发出了捉泥鳅、采樱桃、打板栗、割稻谷等一大批乡村游体验活动。同时,完成“厕所革命”建设6969座,新建旅游停车场8个、旅游商廊8个、观景平台15个,建成生态绿道33公里、健身步道1000公里,城区人均绿地达到了13.9平方米。

三年多来,该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5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00亿元,旅游对GDP贡献率、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17%和15%,对就业贡献率持续稳定在20%以上。26个贫困村成功融入旅游链条,12万人吃上旅游饭,旅游业已成为夷陵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夷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快“引擎”,已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县域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上一篇:人在画中游,吉林省的秋天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一篇:中国十大特色古镇
标签:
分享到:
最新推荐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