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上京”举办《我要回契丹》文旅恳谈活动
中国网7月23日讯 日前,赤峰市巴林左旗举办《我要回契丹》大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恳谈活动,国内外知名学者、文化名人100余人齐聚千年古都——“辽代上京城”,共同推动契丹辽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由《母亲中国》总导演、当代中国著名词曲音乐家陈越先生牵头发起。陈越先后担任大型音乐晚会《母亲中国》《唱游中国》总导演及制片人。30 多年来创作 2000 多首词曲,经典纷呈。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主题歌曲《薪火千年》和《为北京喝彩》、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主题歌曲《晚风吹过黄浦江》 等,影响深远。
他先后为全国 120 多座城市和旅游景区创作了 270 多首城市音乐作品,用音乐为各大城市挖掘亮点、塑造灵魂并缔造经典的城市传说,被誉为中国城市音乐创作第一圣手、中国“音乐扶贫”的先行者和开创者。
实际上,千年契丹辽文化也在深深吸引着陈越的目光,拥有开发、包容、共享精神的契丹文化,激发了陈先生的创作灵感。于是《我要回契丹》一挥而就。
歌词中写到——将军,我要回契丹/我要回到血脉偾张的大辽/看旌旗猎猎、万马奔腾/去鹰击长空、千里追风/我念极了那匹白如雪的战马/也念极了如青牛般妩媚的你/我要和你生儿育女/不多不少,刚好八个/把他们养大成人,聚成部落/聚成一个如镔铁般强硬的王朝/我用二百又十次的挥杀/只为了在大漠深处/刮起一场无人能及的黄沙/然后隐遁在时光深处/陪你独步天涯/其实我从未远离/我只是厌倦了厮杀/我要回到和你相遇的河边/残阳如酒,一饮而下/将军,我要回契丹/我要放下屠刀/把每一粒风沙,变成菩萨
这首作品从万马奔腾起始,到放下屠刀结束,最后一句“我要把每一粒风沙,变成菩萨”,把对一个民族历史的解剖,转换成了人性的回归。这不仅仅是诗意的表达,更是人性的呼唤。任何战事的纷争,最终都逃不过人心的拷问,最终也将被人性的光辉所征服!
可以说,词作者并非写实地描述这个民族的消失或灭亡。而是将诗意轻轻荡开后,用厌倦了厮杀而隐退在时光深处这样的处理,让冰冷的历史变成了柔软的人性。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无论怎样地血战沙场,终归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也在这样的相互碰撞中不断融合,不断强大......
而巴林左旗正是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确认的文物大旗。据考古调查,巴林左旗境内现已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存818处。一千多年前,古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就是凭借这块风水宝地,展疆拓土,建都上京,创建了大辽王朝。契丹民族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可他的血脉仍在流淌,他与其他诸多民族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继续延续。
本次由巴林左旗人民政府牵头主办,中国契丹文化促进会承办的《我要回契丹》大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恳谈活动,就是要通过文化或艺术等方式,激活千年契丹文化,传承民族融合的中华文明。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助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丁志军)
版权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2.本文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我们转载的目的是在于信息的传播,而非商业用途,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
投诉邮箱:
2760718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