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之源”渔梁坝:千年历史叙说水利奇迹
它是全国“文保单位”,它最早兴修于隋唐年间,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有着“江南都江堰”的美誉……它就是坐落在歙县的千年古坝——渔梁坝。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千年渔梁千年坝
一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为何叫这样一个名字呢?
后来才恍然大悟:渔梁坝岸边的唐宋古街犹如鱼形,“鱼肚”姚家巷海拔121.78米,而“鱼头”原土地庙处、“鱼尾”白云禅院均只有115米左右,落差约7米。“中间高两头低,多像条鱼呀,因此得名。”当地人说,“不仅如此,你看街面的鹅卵石,是不是像极了鱼鳞?”
据史料载,隋唐时期,徽州人祖先、越国公汪华徙新安郡治于歙县,并筑坝截流,为水上军需民用,后经历朝修缮保存至今。“现在来看,渔梁坝构思之奇妙,综合利用价值之高,依然非同凡响。”徽学研究专家张恺是一位老歙县人。
走在坝上,我们感叹岁月真是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难怪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赞叹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何以成为“徽商之源”
其实,渔梁坝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它还见证了横跨明清两代、雄霸商界400多年之久的徽商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渔梁坝,也就没有徽商的辉煌。
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人民只好转而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在徽州,不仅是贫无立锥的农民,义无反顾地外出经商;甚至连一些家有资产的富户或士大夫之家,也对投资经商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才有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而这“一丢”的起始点,就是渔梁坝。
受地形影响,古徽州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当地的大小商贾只能依靠丰富的水运资源,从新安江上最大支流练江中放排出水,再转入新安江,继而飘摇至苏浙等地,把茶叶、木材、棉布、丝绸、纸墨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茶庄和市场,并最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作为新安江最上游、规模最大的渔梁坝,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份“重任”,“可以这样说,徽商中的十之八九都是由此走出徽州的。”张恺说,“明清徽商中,古徽州一府六县就数作为府治的歙县,还有绩溪两地人数最多。而歙县和绩溪的徽商下苏杭、去京城等地,无不从渔梁坝出发。”
当地人告诉我们,明清时期直至现代公路开通前,渔梁坝可是热闹得很,坝下最多时停靠300余艘船只,真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水路交通的繁荣刺激着渔梁古镇的发展,最终使这一带形成一个热闹的商业街市,其中号称徽商四大行当的盐、茶、木、典当诸业在商业街占有突出地位。
遥想当年徽商拜别高堂、抛下妻小登舟远去,颇似大将出征。还有那些父母忍心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推向帆船远去谋生,是何等悲壮!当然,他们不可能在商界全成霸业者。尽管如此,但徽商们还是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的兴旺……
几十年前,为了生计,他们从这里开始了人生的旅程;几十年后,他们依然选择这里作为人生的终点站。从终点又回到起点,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他们从这里走出去
那么,到底有哪些徽商是从渔梁走出去的?他们又创造了怎样的传奇呢?
胡雪岩,中国近代史上唯一被冠戴为“二品红顶”的官商,他曾富甲晚清半壁江山,不仅被清朝廷赐予穿黄马褂,而且还允许其在紫禁城中骑马入内。而当年,他也是凭着宁愿饿死也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被金华的一位老板相中,把他从歙县大阜带出来,并最终由一位钱庄小伙计成为富甲朝廷的商人。
而徽商巨富江春则更富有传奇。他因“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相传,乾隆皇帝游览扬州,信口问道:瘦西湖有无白塔?豪吏巨商无言以对。唯江春随口奉应说有。乾隆当即降旨,明日至瘦西湖观塔。其实湖畔无塔,这欺君之罪如何了得?江春心急如焚,忽心生一计,连夜派人搬运食盐,用盐堆起了一座白塔。翌日,蒙蒙大雾弥锁湖光山色,乾隆在画舫上透过朦胧的雾气,隐约间看见了巍峨矗立的“白塔”,龙颜大悦。
当然,徽商纵横明清400多年,名商巨贾自是不胜枚举,不然哪有“无徽不成商”之说?他们借助新安江这一水道,从渔梁坝走出。而渔梁坝也因此成为古徽州连接外面精彩世界的纽带。
渔梁坝“世遗”寻梦
但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纽带”,如今也面临着一些困惑,特别是在自身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上。我们了解到,几年前歙县曾申请将渔梁坝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扩展名录,但相关人员告诉我们,要真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投入近千万元的资金,包括对不协调建筑的拆迁和改建,古民居的修缮和整治周边环境,“在各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渔梁坝申报‘世遗’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承载着喜悦,也承载着叹息的渔梁坝,更连接着历史,连接着现实,必将走进人们的记忆深处,历史深处……
版权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2.本文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我们转载的目的是在于信息的传播,而非商业用途,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
投诉邮箱:
276071892@qq.com。